记者从8月2日举行的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仿真技术论坛上获悉,北京将打造成我国数字仿真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策源地、体系赋能主引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不仅是世界大企业的竞争焦点,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焦点,是未来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说。其中,数字化仿真技术是未来企业持续高效绿色发展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市经信局一级巡视员王伟介绍,以数字仿真为代表的工业软件技术,属于国家迫切需要的战略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更是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底层技术基石”。北京市将继续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先导区和应用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将北京打造成我国数字仿真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策源地、体系赋能主引擎。
长期以来,我国仿真市场被国外仿真软件垄断,严重威胁我国工业信息安全,并极大制约了仿真技术在我国制造企业的推广应用。
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屈凯峰解释,数字孪生(数字仿真)具备的预测功能其实已在天气预报中得到了典型应用,而要实现仿真技术的普惠应用,让数字孪生的应用场景从天气预报延伸至更多的场景,需要解决一个难题——打造承载海量数字孪生的底层技术平台。
依托北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云道智造等中关村科学城企业、产业研究平台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采用工业互联网模式打造自主仿真平台。云道智造在论坛上发布的SimCapsule云仿真平台,通过云原生技术为开发者提供快速开发、在线运行和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平台,使得仿真技术的终端用户由原来百万级的仿真专家,变成了数千万的普通制造业工程师,有力地推动了仿真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普惠应用。
海淀区副区长林剑华介绍,海淀区将在继续加强数字仿真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企业,联合工业设计、仿真、测试等领域资源开展技术创新,搭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设计、仿真、测试、制造一体化产业服务平台,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下,仿真软件的国产化率仅为5%左右,伴随着仿真软件“断供”情况的频发,我国仿真软件的国产化、自主化、普惠化成为必然趋势。其中,仿真软件人才紧缺甚至“断供”是国产仿真软件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促进仿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缓解当前仿真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北京中心、北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单位指导下牵头制定的《仿真工程师技术人才培训标准》发布,推动仿真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更加体系化、规范化。
据悉,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仿真技术论坛由北京市经信局、海淀区政府共同主办,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北京中心、北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